1月4日上午,应宿州文化研究所邀请,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立柱教授在逸夫楼第一会议室作题为“淮河流域:中国文化的中原”的学术讲座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纯宇、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刘丽、公司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及宿州文化研究所全体成员到场听讲并交流。
陈立柱教授在讲座中,从淮河流域的地理与历史特点、淮河文化初成、繁荣及贫困的演变,系统回顾了淮河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,并提出认识淮河文化特征的前提有二:一是早期淮河文化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传统中国的思想文化,或者说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在淮河地域上凝聚形成的,得到阐发与总结的。所以传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与展开,也即是淮河文化的形成与不断地传播。二是认识淮河文化不能一概而论,需要看到变化,尤其是前期与后期的差别很大,不仅时间上不同,文化精神也发生了变异,特殊的历史与自然背景造成淮河文化在后期的“贫困性”特质。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淮河文化之因素,大都为后期形成的民俗(江湖)文化,而早期的文化精神后来是隐伏的情态或变异的形式继续存在着的,需要深入内里进行发掘。
陈立柱教授从主体文化的内涵出发,认为: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的精神取向;道德本位、做人至上的内在追求;追求和谐、天下大同的世界意识;道通为一、通观其变的思想方法。以上四点,既是淮河文化的自身特质,也是中国文化的内核、基因或基本原理。
在讲座结束后举办的宿州文化研究座谈会上,鄢化志教授、孟方教授、高纯宇部长、李玉才教授、吴玲教授、王卫林处长等专家学者分别就淮河文化、宿州文化研究的方向和促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见解。
(撰稿:宿州文化研究所 审核:蒋宗霞)